十一五期間,山東造船業不斷加大項目建設和研發能力投入,產業規模、配套能力和產品結構調整實現重大突破,山東“大造船”產業浮出水面。
三大突破打造山東大造船
過去五年,山東造船業不斷加大項目建設和研發能力投入,產業規模、配套能力和產品結構調整實現重大突破,山東“大造船”產業浮出水面。
熱鬧的廠區里,十五艘多用途重吊船正在同時開工建造。過去一年,光是重吊船、豪華客滾船這些高技術船舶,就為黃海造船廠賺取了10億元的利稅。
黃海造船廠副總經理、總會計師張新生介紹說,我們的盈利能力在全國不會低于前十名,利潤率不會低于前五名。
黃海造船所在的榮成石島灣,是威海市重點建設的造船工業區。僅威海石島灣、俚島灣、皂埠灣這三大造船區,去年一年就實現了126萬載重噸的造船量,新接訂單176萬載重噸。
伴隨著全球航運市場的復蘇,山東造船業也開始了強勁增長,目前,僅威海市造船企業的手持訂單就超過了470萬噸。
威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逄忠全介紹說,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,我們十二五末的造船能力要達到500萬噸。而在整個山東,2010年的的造船完工量已經突破300萬噸,是2005年的16.2倍。五年間,不僅造船能力實現了從千噸級到萬噸級的飛躍,而且伴隨著山東海運集團四艘大型散貨輪的開工建造,山東有港無航的歷史也開始改寫。今年下半年,山東制造、山東經營的第一支遠洋運輸船隊將正式下水。
組建山東海運,不光是滿足股東的需求,更重要的通過建設一支大型的本地船隊,更好地幫助山東企業開拓開外市場。在造船規模大幅增長的同時,山東造船業的配套能力也顯著提升。到目前為止,山東建成5萬噸級以上各類船塢20座,并形成了船用低速柴油機100萬馬力、中速柴油機14600臺的年產能力。
山東省國防科工辦主任王超英介紹說,不僅是造船工業發展了,產業鏈也在不斷拉長,整個造船工業的體系在不斷地完善。
配套能力提升帶來的是山東造船業產品結構的改善,從散貨船、集裝箱船到鉆井平臺、豪華游艇、多功能專業船舶,山東造的船舶品種日趨多樣。按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,山東將在重點發展造修船的同時,進軍郵輪制造、海洋油氣開發裝備、臨港機械等多個領域,以造船業為龍頭,實現海洋裝備制造業的新突破。